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考试,无论是每周一次的小测还是“能决定你的一生”的高考。
迎接考试之前,你焦虑吗?
新冠疫情的缘故,今年的高考推迟到7月进行,网络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今天我并不想讨论高考推迟一个月的利弊,而更想谈一谈网络上一搜一大把的“高三学生跳楼自杀”新闻。
无数的考生临近高考会产生焦虑甚至崩溃情绪,有的会选择埋在心里整夜失眠,有的会号啕大哭,极端的就会选择永远地结束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将人生的时钟定格在18岁。
面对考试,我们基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虽说学习的压力产生动力,但当压力过度导致极度焦虑时,这种焦虑的心态对我们的考试真的有利吗?
在我读高三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成绩很好,自高一开始就始终保持在全班前十名。但是升入高三下学期,他感到压力很大,有时候仅仅是退步了一两分都会使他焦虑不安。因为过度焦虑,最终他高考成绩排到我们班的40多名。虽然他不服输,选择了复读,但仍旧是因为没有调整好心态,他再次高考失利。
提起这件事我仍旧为我这个好朋友感到心痛,他知识掌握得很好,却因为焦虑的心态,两次都没得到理想的结果。
我并非鼓吹大家以不在乎的心态“轻松”上阵,而是当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努力地学习,目标清晰且坚定时,其实你们的能力就已经是足够收获一个很好的成绩。这时候,在大考之前,比起去拼命争取更高的一分两分,比起去焦虑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调整心态其实更为重要。
如何缓解考前的焦虑情绪?
中欧国际心理健康机构表示考试焦虑有三种基本成分:
第一,认知成分:以担忧为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意识体验。智能发挥受到限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阻滞,知识点提取慢,记忆的准确性差,所以答题犹豫,联想狭窄。
第二,生理成分: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心率加快,胃肠不适,头痛,腿软,失眠,头昏脑胀,心乱如麻。
第三,行为成分: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多,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胡乱答完卷子,早早逃离考场,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从而逃避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