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的另一半不一定对我们特别坏,但我们仍对于感情本身感到与日俱增的悲伤。另一半不如我们所想地那样专注在我们身上,也常常真真确确的不了解我们。
他们经常因忙碌而分心,甚至有时可能有点唐突、鲁莽,他们对于我们一天下来过得如何并不那么感兴趣。他们宁愿打给朋友也不愿和我们聊天,我们一再失望也不再奢望。
爱情,应该是很美好的啊!但是明明没有出什么大纰漏,日复一日却再也感受不到美好。这样的悲伤有个很矛盾的原因,我们现在很沮丧。因为在过去某个时间点我们确实相当幸运。
我们难过,因为我们曾经是那么幸运。为了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概念,我们得回头看看在爱情中亲密关系的起源。我们印象中一段美好的恋爱关系应该是也必须感受到被爱。
但在成年人的时间却未尝如此,反倒是一个更奇妙、更强而有力的根源。谈到一段快乐的伴侣关系,我们脑海中就会立刻浮现出的画面就是自在十足的安全感,无需语言的沟通以及另一半能轻易地了解我们的需求。
而这来自于童年初期,童年里一段时期如果一切都相当顺利。有一对充满爱的父母不遗余力地满足我们,我们饿了累了他们都知道。
他们给了我们最完整的安全感,在他们怀里能安稳入睡,我们被逗乐、被溺爱。即使我们想不起来确切的细节,那些被珍爱的感受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深植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对于爱情该有的模样有了一个理性的范本。
长大后,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这样被爱的念头仍继续把我们小时候最棒的感受投射到我们现在的感情关系上,结果发现他们并不够格。这样的比较,侵蚀着这段关系,而且很不公平的。
我们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爱是永远不能拿来当作我们长大后对爱情的范本,这是个很根本的原因。我们以前只是小婴儿,但我们现在是成人了。许多关键的分歧点将这些阶段一分为二。
起初,我们的需求相较下简单很多。那时,我们需要人帮我们洗澡、投食我们、哄我们睡觉,但我们不需要有人费尽脑力地穿梭在我们混乱不安的心灵。
父母完全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根据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需求,但我们的另一半却总在黑暗中碰壁。因为我们的需求是极其地细腻,如此晦涩难解,而且要想符合这些需求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再者,以往父母给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他们全心专注于照顾我们,而他们知道也完全能够接受。我们无法顾虑到他们的需求,他们根本想都没想过要把他们的烦恼向我们倾诉或是期望我们能给他们安慰。
他们不需要我们关心他们一天下来过得如何,我们的责任简单的很幸福。我们的存在就能让他们感到开心,我们平常的一些小动作,打滚翻身,抓住他们的小拇指就能让他们感到心安。
我们是被爱的,而我们不需要去爱。不同类型的爱之间通常是语言没办法划分清楚的把我们阻隔在那如尊荣顾客般的爱和疲乏受苦却仍不断付出的爱之间。此外,我们的父母可能对我们好到足以使我们免去情感上那些因为照顾我们所深受的压力。
表面上他们总看起来乐观明朗,直到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里暂时放下重担。这时候,他们身心所受的摧残和压力才得以释放。然而,那时候我们已经睡了。他们尽了力不让我们发现,因照顾我们而对他们造成的劳累。
这真的对我们太好了,却也帮了我们一个倒忙。因为这无意间让我们有了期望,期望当有人爱我们的时候该是什么样子,但事实本就不是如此。我们可能在往后的人生中和容易对我们发怒的人在一起,他们可能一天下来跳累了根本不想和我们说话,他们可能对于我们的可爱滑稽不感新奇。
他们可能根本不愿意听我们说话,我们可能就会觉得一阵悲伤从中来。我们的父母并不是这样的啊!看似讽刺却也有其可取的一面,事实上,我们的父母就是如此。
只是他们刚好关上房门,而我们都睡了所以一无所知。因此我们现在悲伤的根源其实不是我们成年后的另一半。什么地方犯了错,失败了他们并不是如此笨拙无能或是特别自私。
只是我们总是根据童年时感受到那与众不同的爱去评断我们成年后的情感经验。我们感到悲伤不是因为我们遇人不淑,而是因为很不幸地我们被迫长大了。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