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什么是取悦症?取悦症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取悦症?


取悦症,亦称““看管人性格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这种过分取悦于他人的好人常常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取悦症的三种类型:


一、认知型取悦症


这类取悦症由三个错误观念引起,它们分别是:


1.、逻辑陷阱


这类人认为,“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如果别人对我不好,那就是我自己不对。”他们内心的矛盾始终指向自己,不指向外部,不管什么问题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陷入逻辑陷阱中。


他们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同时对别人也有很大期望,但从来不把自己的需求明确说出来,觉得这是麻烦别人,这就导致别人无法满足他们的高期望。


当期望落空,他们又会感到失落、难受、沮丧,甚至愤怒。他们对自己的高标准里还有一条:不允许自己表达愤怒。把所有的愤怒情绪都内化作用到自己身上,造成他们认为这都是自己的错。


2.、别人的需求永远摆在第一位


有取悦倾向的人像圣人,永远在无私奉献。他们不断地给予,把最好的给别人,把不好的留给自己。但其实这种做法在人际交往中并不合适,当你一味不求回报付出时,你的动机就会变的可疑。


3.、为满足别人而牺牲自己


舍己为人的互动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很难成立。


二、习惯型取悦症


这类人把取悦他人当做一种习惯,甚至带有自我强迫性质。他们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的能力,想通过持续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够让这类人获得极大的心理快感。而这种快感又不是时刻都能得到,如果通过取悦他人就可以得到认可,那么取悦他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上瘾。


三、逃避型取悦症


上述认知型和习惯型取悦症都有一个共同点:其动机是为了获得别人认可,从而主动迁就别人、迎合别人。还有一种取悦症的动机是为了逃避:逃避坏情绪、拒绝、暴力、冷落,逃避自己心中的内疚自责。


这些被逃避的对象,往往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为了不直面恐惧,所以选择了逃避,期望通过逃避,给自己营造心理舒适区。在这种心理机制下,这类人会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不愿意直面矛盾,成为逃避型取悦症患者。


如何改善取悦症?


1.、去掉头脑里的“应该”


取悦症患者在脑海中缺乏弹性和余地,他们总会说“我应该这样、那样”。有意识地把这些“应该”,替换成“如果我愿意”的句式会好很多,比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满足那些重要的人对我的要求和期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乐观”。


首先,这些表述中加入了自我偏好的条件;其次,表述中还加入了选择权;最后,告诉自己并不是要满足所有人,只是满足重要的人,并且这不是义务。这样一来,对自我苛刻的要求就被软化了。


2.、学会拒绝


取悦症患者最大的困扰之一是不会拒绝别人。对此问题,可采用拖延方法。


比如对方在电话里向你借钱,而你的内心其实并不想答应——并且你很清楚,如果答应之后自己将后悔——这时你可以选择先拖着,说过段时间再答复。这样推脱几次对方就会明白你的态度,而你也不会被别人的要求所控制。


3.、学会自我认可


取悦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都来自别人,他们习惯于否定自己,从不奖励自己。因此要设法多给自己正面评价、给自己奖励,不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真正的成就感,永远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325

更多案例

总是见不得别人好,经常嫉妒别人,怎么办?

因为,我们在和别人比较。 越是和我们亲密的人,比如我们的好朋友,越是我们会去对比的对象。比较,会让我们嫉妒一部分人,也会让我们看不起一部分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话

2021-04-30 11:18:34

咨询师:南方

详情

心理咨询: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说到抑郁症,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人得过,或者说正在经受抑郁症的折磨。这种心理疾病,不光会折磨患者本身,也会给身边人带来很多困扰。来看看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2020-07-21 11:36:41

咨询师:张丽

详情

中年婚姻不幸福,又不忍心离婚咋办

幸福的婚姻是一眼活水,人会越活越滋润,而不幸的婚姻则像一潭死水,会让人灵魂逼柩,感到压抑窒息。 遇到不幸的婚姻,有的人会选择远离,也有的人,尽管不爱、无性,形同陌路却仍旧

2022-06-07 10:53:15

咨询师:黄斐媛

详情

推荐咨询师

陈依

陈依——毕业于南方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本主义取向咨询师

恋爱情感 婚姻家庭 儿童青少年 个人成长 神经症性问题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