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有很严重的强迫症怎么办

强迫症真的很令人痛苦,反复关门开门本身就很令人痛苦了,而每一次在脑海中对自己的追问,更像是跳进了一个魔幻的怪圈。

 

其实对于被强迫行为困扰的人来说,痛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已经形成的强迫行为本身,一方面是对这种强迫行为的抵抗。

 

比如关车门这件事,很多人也会忘记,那么当不确定的时候,回去确认一次,事情就可以翻篇了。但对于强迫行为的人来说,有两种可能:

 

一是一定要开关很多次(比如3次或者更多),二是无法在事实层面上确认自己到底有没有关好门。

 

从题主的问题来看,似乎更偏向于第二种。

 

那么,当再一次发生无法确认关没关门这个事实时,自己告诉自己,这一次我会好好检查;当关门的行为完成时,告诉自己,这一次我确认我关好了。

 

这是从事实层面缓解焦虑。

 

当然,长期形成的强迫行为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你很可能会在这样告诉自己之后,仍然会怀疑自己的记忆,仍然会焦虑和恐惧,然后被这种焦虑和恐惧所驱使,再一次去检查门有没有关好。

 

其实,关门是个自然的过程,令人痛苦的是这个过程中的自我怀疑,又由自我怀疑驱使的再次行动引起的自责、焦虑和恐惧,许多的线头缠绕在一起,成了你生活中的困扰。

 

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于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创立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这个疗法针对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十分有效。

 

它有三大原则:顺其自然、思想矛盾事实为真、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的意思,是指放弃对于自己内心情绪的抵抗,你内心产生的焦虑、恐惧都是你真实的一部分,它们渴望发出声音,而当你对自己内心的真实产生恐惧时,无疑又给内心多增加了一层枷锁。

思想矛盾事实为真的意思,放在题主关开门的事情上,就是以“确认一次门已经关好”的事实为真实,当你感到自己再一次自我怀疑时,可以在脑海中调取那个关好门的画面,同时令自己深呼吸,告诉自己“我确实已经关好门了,现在令我感到痛苦的都只是我的情绪,它们并不会改变门已经关好这个事实。”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的意思,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仍然以开关门为例,当你在内心中确认门已经关好的事实,那么对你来说痛苦就是产生的焦虑、恐惧这些情绪,你无需抵抗它们,而是需要承认它们的存在,和它们共处,这是迈向改变最重要的一步。就好比当你发烧时,即使你已经打针吃药,身体仍然会有一段时间的不舒服,这个不舒服就是你需要忍受共处的痛苦。

 

对于强迫行为的改善来说,耐受强迫行为过程中的痛苦情绪,自己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是非常有效的一步。

 

现实中,如果想单靠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强迫行为,真的很困难。强迫行为通常与我们的关系也息息相关,比如题主所说的“担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每天活得小心翼翼 怀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你也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多度的在意可能与“羞耻感”有关。

除了用接纳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强迫行为,也试着用接纳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在意。

 

你的在意、你的害怕、你的逃避、你的羞耻,都是有原因的,所以首先接纳自己的“在意”。

 

把当你听到他们评价时产生的感受和想法,只是当做一个心理事件,不是事实。

 

别人说你不好,这个评价是真的吗?

 

未必。

 

但我们确实第一时间敏感,因为那个敏感的自己被唤醒了。

 

如果觉察想法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写下你的想法。在“想法浮现”和“写下它们”之间的小小间隔,可以让你有时间去考虑其他可能性。

 

问自己以下问题:这些想法是自动跳入脑海的吗?它符合当前事实吗?还有其他可能性吗?换个时间、换个情绪,我会怎么想呢?

 

修复和疗愈需要过程和时间,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寻求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者生活中信任的人的帮助,会让这个过程稍微轻松一些。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453

更多案例

为什么我学了心理学反而过得更不好了

为什么我学了心理学,在和父亲相处时,感觉更加纠结了?为什么学了心理学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2022-03-01 11:50:32

咨询师:丁义艳

详情

心理咨询师,才是你最该有的“奢侈品”

心理咨询,是看见、是关注、是倾听、是探索和分析,更是一个人的人格,对另一个人的人格在这种关系中,发挥潜在影响的过程。是潜意识对潜意识的工作。

2020-07-13 17:46:36

咨询师:徐俊朋

详情

对于孩子来说,是家庭的影响更大,还是学校的影响更大?

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趁早,六岁以前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阶段,父母要做好早期的启蒙和家庭教育,让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而且要在孩子六岁以前就做足充足的思想教育,让孩子形成正确的

2021-06-08 10:34:05

咨询师:南方

详情

推荐咨询师

梁潇月

梁潇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沙盘分析导师,音乐治疗愈老师,绘画分析导师,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神经症类问题 儿童青少年 婚姻情感咨询 成人心理咨询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