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你为什么会对亲密关系恐惧,该如何解决呢?(二)

08 给恐惧型依恋的建议


 

1,您可以找到一个安全型的伴侣

一些安全型依恋者,可以不费力就化解不安全依恋者带来的挑战。他们自带充沛的安全感,敢于包容和坚持。通过和他们的相处,你会重建起属于你的安全基地,慢慢也朝着安全型依恋转化。


2,找到一个足够好的心理咨询师

咨询的时候,可以给你提供一个释放压抑的空间,你在咨询师面前可以倾诉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同时,好的咨询关系,会帮助你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模式,慢慢地,就会得到疗愈。


3,书写疗愈,通过回顾自己的早年经历来理解自己。

有心理学者认为:通过理解自己的早年经历,可以帮助自己逃脱被不安全依恋模式定义和禁锢的境地。你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回忆过去的经历,并且审视这些经历产生的原因。

虽然你知道依恋类型的形成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你可以回忆过去父母对你的态度和方式,但同时注意重塑对过去经历的认知,如:“父母对我冷漠,并不是因为我不值得爱,只是因为他们也还没学会如何对孩子表达爱,他们不可能给我他们不会和没有的东西。”

当你重塑自己对过去经历的认知,你就可以慢慢地从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中走出来。


4,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

对于恐惧型依恋的人,当一件事发生,他们往往会倾向于产生消极的信念,因此会导致不好的结果C的出现。

如:你给对方发消息,对方没能及时回复,安全型依恋的人会考虑,对方可能在忙,可能是手机没在身没看见。

而恐惧型依恋的人往往会认为,这是对方不爱自己或者对自己不耐烦的表现,因此会逐渐减少和对方的联系。

因此,尝试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转变自己的消极认知,哪怕是去问一问对方当时的想法,也比让自己陷入你难以摆脱的消极的想法要好。


5,积极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脆弱。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中说道:“开始与维护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在于需求。”

如果你不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脆弱,那么对方就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害怕什么,就算他想帮助你,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对吗?

因此,我们要主动和对方建立连接,尝试适度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我最近感觉很累,压力很大。”或者“这件事情我想不好,你能不能帮我出出主意?”

这种真诚的沟通和倾诉,不仅会减轻你内心的压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关爱,也会让对方感受到被需要和有价值,经常进行积极的沟通,也会促进你们关系的发展和感情的升温。


6,学会认可自己,建立积极信念。

看到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优点。建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你充满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就真的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

因此,你需要看到积极信念的重要性,当我们拥有了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当我们拥有充满自信的状态,当我们相信好事一定会发生,并始终坚守这种积极的期待,真的很重要。

因为积极的信念会带来积极的行为,而积极的行为常常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我们自己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就会一直朝着那个期待的方向不断努力,最终,就真的能成为那个期待的自己;而如果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到,那么,就真的会一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最后,希望你满怀期待地去追求你的亲密关系,收获幸福人生!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464

更多案例

心理咨询案例:原生家庭创伤

来访者的父母都是名校毕业,被周边盛赞。自她出生开始她就被寄予厚望,父母期待她如一颗完美无瑕的珍珠,没有丝毫差错。

2020-10-23 14:26:34

咨询师:胡雪

详情

我想要很多很多男人!丨储男癖

有一类女人,她们会“钓鱼”囤积一些还不错的男人,有点类似“海王”但是她们又不是爱的泛滥。反而,他们极度缺乏自信,对爱的不自信。她们总是盼望下一个会更好,而又不肯放弃手上的

2020-08-12 17:22:29

咨询师:吕丹丹

详情

人的强迫心理有哪些?你有什么强迫心理?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

2020-07-04 11:48:55

咨询师:吕丹丹

详情

推荐咨询师

李嘉乐

广州争渡心理专业心理咨询师——李嘉乐,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完型治疗中级导师,擅长个人情绪困扰等方面的心理咨询。

家庭问题 个人问题 情绪问题 行为问题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