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害怕跟异性接触怎么办?


描述:

具体表现在工作面试时如果对方是女生的话我会很自如,但如果面试我的那人是个男的我就会不由自主感觉很紧张,退缩;包括在外面吃饭,或者理发店里,只要我旁边有男生我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僵硬,甚至冒冷汗。之前答应过一个男生一起出去吃饭,想着试试看会不会好点,结果见了面坐在一起吃饭时那种反感更强烈,满脑子都是想快点回去,平时我喜欢吃的东西也变得索然无味……

这算不算是一种病?该怎么做才能好一点呢?

小时候曾经被一个男生猥亵过(时隔多年我已经有点怀疑那到底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我做的梦了)

 

回答:


首先区分害怕的是情境还是对象,其次区分害怕的具体内容。

 

从问题描述中,题主似乎并非害怕面试场合,也非公开社交场合,而是害怕和男性接触。

 

——“如果面试我的那人是个男的我就会不由自主感觉很紧张,退缩”

——“只要我旁边有男生我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僵硬,甚至冒冷汗”

——“满脑子都是想快点回去,平时我喜欢吃的东西也变得索然无味……”

 

当题主和一个男性接触时,会出现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情绪的影响之下,无法安然平静的展现自我,整个人也变得极其不自信、不安全、自我否定,整个情境也变得不再安全,让你只想赶紧逃避,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

 

因为并不了解更加具体的信息,这里仅提出一种参考方向和建议。从这些描述来看,可能和一些早期的创伤体验有关。也许和题主说的“小时候曾经被一个男生猥亵过”有关,也许是和另一些藏在你记忆深处,未被意识到的经历有关。

 

创伤未必是指一些听起来很严重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些小的创伤,小t创伤(little trauma)。在《与情绪和解》一书中,列举了以下一些可能产生小t创伤的事件:

 

·情感缺乏;

·眼神交流不足;

·缺乏情绪理解;

·情感虐待,如被大吼、被骂、被操纵、被利用、被威胁要被抛弃等;

·被父母、兄弟姐妹、同龄人或其他人欺负;

·被忽略;

·父母专横;

·被过度关注(被干扰),过度刺激;

·在学校失败;

·失去工作;

·感觉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或无法比肩兄弟姐妹的成就,如成绩不好、不擅长运动、不够外向、不擅长社交;

·因任何原因而感到“不同”或孤独,包括但不限于性别、精神或身体残疾、精神或身体疾病、性取向、学习障碍、体型、体重、社会经济地位、文化问题等;

·搬家;

·离婚;

·父母再婚;

·混合家庭;

·不忠实;

·收养孩子或生育孩子;

·被领养;

·与家人发生冲突或疏远;

·法律纠纷;

·身体或精神疾病;

·身体伤害;

·父母、兄弟姐妹或家人生病或有家庭成员死亡;

·父母中有人因为犯罪而被监禁;

·被监禁;

·家庭成员中有人有毒瘾;

·父母中有人抑郁;

·父母有精神创伤、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如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边缘型人格障碍);

·贫困;

·压迫;

·种族主义;

·歧视女性;

·成为遭到偏见或被评判的目标;

·移民;

·无法满足社会期望(宗教的、社区的、等等)

·以上没有提及到的小t创伤;

 

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小t创伤,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些人可能用压抑和回避的方式来处理它,这样的人容易变得情感麻木、情感回避;有的人更加敏感,ta对于生活情境和人际关系中被激活的创伤体验特别敏感和警觉,通常的结果也是回避那些给ta带来不好体验的场景和人际关系。

 

每个人自然处理创伤的方式,通常都会在短时间内给ta带来好处,避免了这些创伤体验进一步扩大。但从长期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建立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好办法,甚至恰恰相反,长期的回避只会进一步破坏整体生活。

 

而觉察是治愈所有创伤的先决条件。

 

如果把我们经历各个方面分割开来,我们就会发现,最初的情绪常常被遗忘,然而神经网络仍然像一根带电的电线一样起着作用,当时的情绪能量仍然停留在大脑中。当大脑中被分离的网络看到环境中熟悉的东西时,代表创伤部分的神经网络就会被激活。过去发生的事情感觉起来就像再次发生在当下。

 

而处理这些情绪,如果可以在专业人士的陪伴下去挖掘,则是一种更加省时安全的做法。也许题主自己感觉并没有类似的事件,但在心理咨询中,也有许多来访在刚开始咨询中都表示“自己过去的生活没什么事情”,却在持续的咨询中,会慢慢回想出一些被自己遗忘的经历。当这些回忆再一次被描述时,他们往往都会形容的很生动形象,然后惊讶的表示原来以前还有这些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如果题主希望采用自助的方式,这里推荐几本书籍购买阅读:

 

·《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延长暴露疗法》;

 

·《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

 

·《创伤与复原》;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530

更多案例

孩子情绪失控?试试这六种沟通方式吧!

孩子发脾气,控制不好情绪,大多是父母不懂得引导。俗话说,“堵”不如“疏”,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情绪的释放,才是缓和他们情绪的不二法门。

2020-07-30 14:50:41

咨询师:张丽

详情

职场中的“懒马效应”

经济学中著名的懒马效应。如果你一直让人觉得可有可无,那么你就离被踢开的日子不远了。不是故意要扎你心,而是世界变化太快,不努力,分分钟就会被淘汰。既没有背景,也没有家庭支持

2020-08-24 15:28:23

咨询师:南方

详情

想要挽回婚姻,我该怎么做?学会这几招

挽回婚姻过程当中,往往当事人都会想快速找捷径,害怕时间长了会更挽回不了,就会使自己在焦虑的情绪无法成长的情况下,释放出更多需求的信号,只能让对方更加的对抗,讨厌你,无法改

2022-04-13 18:19:51

咨询师:张瑾

详情

推荐咨询师

陈依

陈依——毕业于南方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本主义取向咨询师

恋爱情感 婚姻家庭 儿童青少年 个人成长 神经症性问题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