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分享:七个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利用好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以获得和谐健康良性的心理状态,这有待我们不断地去面对、应对、解决。现在就为大家罗列七个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供大家在生活应用中参考:


一、飞轮效应

假期过后,重新返回工作时总是异常艰难?面对工作,总觉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还会焦虑和神经衰弱?

有人说,这是万事开头难的体现,“飞轮效应”的理论正支持了这一点。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飞轮开始转动时需要的能量,其实是每次痛苦的突破拓展和积累。这是在为了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而做准备。一旦体系能够彼此支撑,那么它的运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写作文,最难的是开头;造房子,最难的是打地基;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过了心理的难关,之后的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有人不信,说“反正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可若是开头不奋力一搏,连看到中间的机会都没有。

相信“飞轮效应”不是追求一劳永逸,而是在一开始,和自己打退堂鼓的心理打个架,别让它拖住你前进的步伐。

 

二、蘑菇效应

踏出“舒适圈”很难。很多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打杂跑腿,端茶送水,还会受到很多指责、批评,甚至代人受过,或者干脆被无视,任其自生自灭。

指导和提携,似乎总是落不到自己头上。这种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而“蘑菇定律”说的就是如此: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前途茫然”的感觉,会持续在整个蘑菇时期——直到长得够高够壮,才会被人重视。只有用现在每一秒的努力萌生,才能换取未来每一秒的不后悔。

所有的停滞不前和怯懦担忧,都会延长成为“蘑菇”的时间。终有一日,因为平日的碌碌无为,而错过一个又一个机会,无法对未来形成改变。

 

三、鸟笼效应

因为别人送了一只鸟笼,所以养了一只鸟。这就是鸟笼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也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人们常常说自己要“剁手”,却仍不停地买着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了凑单买的衣服,却常常要再花费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鸟笼效应于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敞开的书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想读。

这样一来,人们看到打开的书页便想拿起来翻翻,就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要让“鸟笼”束缚你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这才是鸟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

 

四、野马结局

管理情绪就是管理人生的开始。学会管理情绪的人,已经领先了那些容易情绪失控的人一大步。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就像在豹子耳边不停烦扰的蚊子,它们能吸饱血之后黯然离开,而不少野马却因为它被生生折磨死。

动物学家说,蝙蝠吸的血量非常少,远不足致死。而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它们的剧烈情绪反应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吸血蝙蝠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

因为一件小事而暴跳如雷,大动肝火,这样的人往往难成大事,也难有大成就。他们常常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造成了像这群野马一样伤害自己的结局。

如果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人生也会变得无法掌控。当发现所有事情都不如意,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陷入了情绪的困境。冷静一下,总没错。

 

五、凡勃伦效应

虽然生活中,一般越贵的东西,购买的人越少,但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曾经提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进步,人们更愿意花更贵的价格,购买更加好的服务和享受。

其实,这一理论在职场中也能体现。如果想要得到“好价钱”,就要思考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加“值得”,放在更合适的地方待价而沽。

而自己的“身价”,有时候却并不是外界的物质赋予的。提升自己真正的身份感,靠的是内修。

在工作生活中,提升修养才是拥有好口碑的根本,才能让自己的存在价值得到提升,从而变得“抢手”。

 

六、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使出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的衣服。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便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徐徐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行人因为觉得暖和,相继脱掉大衣。这场比赛,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有名的“南风效应”,也说明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一旦方法错误,那么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我们都很清楚“见人下菜”的社交法则。其实,不仅是在人际关系间,在工作上也是如此。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聪明的人需要拥有一定的“弹性”,温柔灵活比极端刻板更有效果。

允许别人比自己优秀,是一种聪明的处世法则。

因为花太多精力在这些看似狂风与暗涌的斗争上,势必导致工作不精和事业发展缓慢。

但是,如果学会灵活地和自己的竞争对手相处,各取所长,互相合作,相处的方法一旦转变,正面的效果就会有所体现。


七、毛毛虫效应

为什么觉得自己在去年明明很努力,却依然没长进?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实验:将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圈放在花盆边缘,在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作为它们的食物。

然而,毛毛虫夜以继日地不停绕着盆转圈,没有因为饥饿转向食物,最终精疲力竭,相继死亡。

很多人总是用“做了多少”来评价工作质量的优劣,并不关注结果。他们盲目地跟随着既定的路线,从未想过重新思考“重生”的方向。

这是“埋头拉车”,一味追求前进,但大多方向不明。终有一天倾尽所有才发现,做的都是无用功,而满足感全都来自自我感动。

在新的工作生活来临之际,每个人也需要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如果觉得停滞不前,不要再埋头苦干,试着抬起头,看看周围是否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开阔的视野。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102

更多案例

老公冷漠、自私,我该怎么办?

这种类型的伴侣就像是关系中的情感勒索者。情感勒索者不是指那些有罪的敲诈者,他们通常都是普通人,甚至可能是很优秀的人。但他们和别人相处时,会不断地消耗对方的精力、活力、情感

2021-09-08 11:11:19

咨询师:汤筠玲

详情

父母总是吵架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父母总是吵架、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恩爱有加,互相尊重,内心就会感到安全、踏实;反之,看到父母不和,相互之间很怨恨,内心就会恐惧、

2021-09-13 10:01:52

咨询师:胡雪

详情

踢猫效应:别让自己传递坏情绪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

2020-08-29 14:57:59

咨询师:张丽

详情

推荐咨询师

江奕晴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情绪问题 婚姻家庭问题 亲子教育问题 出国留学咨询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