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强迫、社交恐惧,这类词语经常回响在我们耳边。这些病看似离我们很远。随着社会步伐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增加,自然产生很多心理疾病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身体疾病才是疾病,心理疾病算不上疾病的范畴。这个观点其实有很大的误区。现代医学讲的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而是身心健康。心理疾病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我们的社交生活。有一部分身体疾病是由心理问题而受到影响。例如:内分泌失调、失眠、女性周期性问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这篇文章里面,我们讨论一个病症——疑病症。疑病症通俗的说法就是患者经常性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患者的内心思维已经将自己对号入座,最后导致走入思想的误区。患者会经常产生很多易于常人的举动与行为。有些行为是患者这边的朋友、同事不能理解的。在一些不了解心理疾病的朋友眼里,疑病症的患者就是一个精神病人,因此人际距离的疏远导致,所以患者的性格更加孤僻。患者害怕与人接触,担心自己的疾病被朋友发现。这样下去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患者的病情将会加深。
心理学专家、北大心理学博士、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常委荣先生认为。疑病症的主要成因与现代信息学高速发展离不开关系。以往我们的父辈母辈,由于资讯渠道很缺乏。当他们的身体出现某种状况下,只能资讯一些长辈。长辈们往往知识更加缺乏。对一些复杂疾病了解不深,往往把复杂的疾病,往简单容易治疗的疾病理解。患者了解这些资讯后,就从简理方向。所以我们上一辈很少出现这种心理问题。反观,现在我们了解医疗知识的的渠道暴增很多。百度、今日头条、电台、电视、图书馆都有各种关于医疗的知识。各种疾病的资讯都会涵盖我们的信息渠道,疑病症患者对医学知识不理解,或者理解有限。有些疾病的表象都大同小异。患者就会出现把自己往心理学黑洞套的情况。患者不断接收医学资讯,就会不断把各种表象套自己身上。这个情况是相当危险,如果患者能从自我空间里面,跑出来。这样的问题不会太大。如果患者不能跑出来,甚至有如泥潭一样越踩越深,荣博士建议,患者应该到正规心理治疗机构接收相关治疗
同时,荣博士还建议患者需要配合休息、运动、药物三个方面的资料,这样才能让精神问题尽快康复。运动神经会释放一种巴多芬的物质,可以控制大脑里的内分泌,最终减轻病情。与此同时,现代医学也开发一些药物可以抑制疑病情绪。我们临床上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