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跳出“思维反刍”,逃脱“丧文化”

有时候因为抑郁症,脑子里经常充斥着各种不好的想法,或者因为一件小事崩溃。这是抑郁状态中非常典型的症状,叫“思维反刍”。


什么是思维反刍?


,是一个人无法接纳和应对现实处境的心理代偿反应,其特征就是总会让人去思考过去无法改变的、或者未来还没发生的糟糕事情。比如不断对自己说,我怎么这么蠢,为什么明明知道那个包很容易掉东西还是把重要的资料放在包里?我真是蠢,为什么出门前不换一个包?我出门之前为什么不注意一下?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有研究者提出这个概念,并且指出反刍思维是容易患抑郁症人群的一个思维特点,而且反刍式思维有性别差异,就是说女性更容易陷入反刍式的思维。这不仅是因为女性更爱自我反省,还因为她们总是喜欢把错误归咎到自己头上。


去年,小区有个女生和男朋友分手后选择结束生命。主要原因是,男友和他分手后,很快另寻新欢,而她却把所有的问题归咎在自己,认为是自己比不过别人,陷入一无是处的自责中,最终跳楼身亡。


什么事情我们不要去反刍的?


如果是你已经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反刍则会带来更严重的心理伤害。


反刍的这种思维,它合理之处在于我们总想从过去的失败中得到经验。有人的确获得了经验,得到了学习,但也有人从失败中无法爬出。我们可以选择与别人聊一聊,防止自己不断沉浸在自己消极想法里。


但是要慎重考虑聊天的对象。如果那个人是一个特别苛刻,不会安慰你,反而只找你缺点的人,认为全是你的错,那么和他聊的情况叫“共同反刍”,就是两人共同讲不愉快的事情。


所以要找一个理性的人,哪怕他不够理解你,他只是在打岔,但是至少他不会和你共同沉浸在负面想法,那他就能帮助到你。


如何运用好反刍思维?


一、按下暂停键,转移注意力,停止反刍式的思考


没有什么比拼命不去想某件事更能迫使我们想它了。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容易粘滞在某件事上,转不过弯,称为“强迫性”。


比如总觉得自己手脏,反复洗手就是常见的“强迫行为”。其实我们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帮助我们去关注其他的事情。


比如手脏,已经洗了一次之后,我去看本书,让自己的思维进入书的海洋,自然你就忘记了再去洗手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可能是对抗反刍式思维的最好方式。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从事那些我们感兴趣或者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的任务来分散注意力,可以扰乱反刍思维。


而且,分散注意力还能恢复思维的质量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一旦停止反刍,我们有效而迅速地运用智力技巧的能力就会恢复。不强迫自己持续去想,才能转移注意力、才能跳出,否则一直深陷其中。


二、改变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眯起眼睛看事情


什么叫眯着眼睛看事情呢?即以旁观者身份,去看待曾经的画面,好比你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而电视剧里的剧情和你毫无关系。


以为有些事情,给你带来了伤害,可能是你几个月后、几年后甚至几十年都无法忘却的,每每想起仍是一种伤害,而已如果一味的让自己去回忆,势必会加重回忆中的记忆和伤痛,可能还会带来二次伤害。


旁观者视角分析事件时,人们往往会重建他们对自身体验的理解,以能够提供新的观点的方式重新解读事件,当要求他们采用自我疏远视角的同时反思事件为什么发生而不是如何发生时,他们得出的结论更是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当你旁观者心态俩看待问题的时候,那些“电视剧里的情节”都可以让我们品头论足,而不是蓄意伤害了。


最后,送上16字心法总结一下:接纳痛苦,澄清价值,活在当下,持之以恒。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246

更多案例

不断给内心注入力量的8个方式

亚当·喀什( Adam Cash)博士毕业于洛玛林达( Loma Linda)大学。他在大学里教授心理学,也在社区学院任教,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医生。他总结出保持心理健康的8大秘诀,排序不分先后,每一条都

2020-07-24 15:15:27

咨询师:张丽

详情

人际关系敏感的人该如何自在地与外部世界相处?

当你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活出了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好了,那些你通过讨好和压抑自己需求换来的“不好的关系”,也将不再纠缠你。

2021-05-24 18:10:43

咨询师:张丽

详情

克服不好的内心声音

我们不会经常想到我们内心的声音,可能从未和别人讨论过这个。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内心声音。大部分时间思绪的低鸣都飘荡在脑海中。有时,内心的声音是激励人心的,给你跑向

2020-06-15 18:28:20

咨询师:吕丹丹

详情

推荐咨询师

常云霞

国家心理咨询师,助理社会工作师,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儿童青少年援助专业委员,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恋爱婚姻 情绪管理 个人成长 儿童青少年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