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怎样自我减轻焦虑情绪?

重新认识焦虑


一谈起焦虑,很多人就会想到失眠、心烦意乱、手心冒汗等现象,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焦虑潜藏在任何一个角落,只待合适时机进入你的内心,这让我们避之而不及。

要知道,人类在千百万年进化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变化所留下的东西必然都存在着积极意义的一面。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学习心理时发现,中等强度的焦虑值更容易激发学习动机,而焦虑过低会导致学习动机下降,焦虑过高又会让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反而影响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焦虑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应该在一定的场景之中把握与之相适应的焦虑强度。


一旦畏惧焦虑,焦虑本身就会陷入死循环状态


之所以要讲焦虑存在的合理性,是因为我们尝试着让更多人意识到焦虑情绪存在的必然性。当我们遇到困境或者身处繁重任务时,我们就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而恰当强度的焦虑情绪,会帮助我们让大脑保持兴奋水平,提高思考的效率,促进我们的工作生活水平。

但是,当我们对焦虑熟视无睹或者过度在意时,又会带来麻烦,试想一下,当自己面临一项紧急任务时,内心却波澜不惊,很难想象内心会有怎样的动力来完成这项任务。

当然,在现实中,更多的人可能是过度敏感自己的焦虑状态,他们会说:“任务太重了,太烦了!”这项潜意识的暗示性语言,在一遍一遍强化着自己对焦虑的恐惧,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焦虑的死循环中。

焦虑对人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反应在睡眠质量上,而往往存在睡眠问题的人,并不是不想睡好,相反,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在乎自己的睡眠质量,这就是焦虑的死循环。当你更加在乎时,就会不断去思考,从而用焦虑喂养内心的焦虑,让自己不断深陷在痛苦之中。


自我失控感,内心深处最原始的焦虑来源


前面我们说到,焦虑源自于我们人类对陌生环境或事物的适应,也就是说当我们感觉到有危险时,自然就会触发这种心理机制。这是因为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或者事物时,人的内心会体验到一种隐隐的失控感,而失控就意味着可能潜伏着危险。

于是,我们会想方设法的填补自己内心的失控感,想方设法的控制周围的事物。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种本能,但是我们总会在不自觉中又陷入到另一个麻烦中,那就是控制未来。

众所周知,抑郁的本质是让自己活在了过去,而焦虑就是让自己活在了未来。

未来对于每个人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是很多人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要驾驭未来,他们提前构思未来的一切,甚至提前去经历和感受还未发生的,只是在自己脑海中想象的事情。比如,担心自己未来身体会生病,于是天天想方设法发吃补品,做检查;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好的工作,于是从小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兴趣班等等。

从本质上来说,焦虑带给人的负面影响正在通过失控感一点点的侵蚀着人们,让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种焦虑程度显然已经超过了人们所需要的的正常程度。


觉察与回归当下


那么,驾驭自己焦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其实现在有很多方法都在得到推广运用,这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冥想技术,其核心就在于对自己的内心状态的觉察,同时让自己回归当下。

正如前面所说,焦虑的表象是我们活在了未来,活在了那个我们虚构的想象中,任何没有发生事情都是不存在的。然而我们的大脑却很难觉察到这一点。冥想就是尝试让自己的专注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呼吸等当下正在发生的事物之上,通过这样的媒介让自己回归当下。

当然,对于大部分来说,做冥想是极其考验耐心的一件事情,很多在一开始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或者呼吸上,脑海里总会抑制不住的浮现各种念头想法。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坚持与练习。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倒是喜欢一种简单的自我暗示方法,这种暗示方法建立在语言暗示强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我还对房间中的空间功能进行划分,比如,我会告诉自己:“床时睡觉休息的地方,一旦我接触床,就不再思考工作、学习等话题。”

因为从某个程度来说,自己在繁杂事务中出现的失控感正是因为将这些事情搅在一起,总想同时完成它们,最后就像缠绕的线路变得凌乱不堪。而当我开始在头脑中区分他们时,其实也在不断增强内心的控制感,让自己逐渐看到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逐一攻破,逐渐降低焦虑值。

总之,我们需要知道,焦虑水平是动态变化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觉察的基础之上,寻求方法来合理的控制,而不是完全消灭它。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448

更多案例

魅力男人的11个心理品质

有魅力的男人都有的十一个共同心理特征。

2020-10-07 14:54:45

咨询师:李绣云

详情

人们为什么会排斥心理咨询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人们为什么会排斥心理咨询呢?明明自己已经被自己的情绪逼得痛苦万分,却不愿意寻求专业的方法解决呢?

2020-09-18 14:33:43

咨询师:廖明智

详情

应该相信第一印象吗?

有时,你抑制不住,就是无法改变对某个人的换印象。那么,当你做出苛刻的初次判断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呢?

2020-06-28 18:48:27

咨询师:吕丹丹

详情

推荐咨询师

张译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深圳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优秀公益服务奖,深圳优秀公益心理咨询师,CBT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EAP执行师,高级催眠治疗师,国家高级沙盘游戏治疗师,绘画心理分析师,高级家庭治疗师,量子触疗疗愈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 职业规划与发展 个人情绪与成长 恋爱与婚姻家庭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