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自我成长,从看到自己的“过河拆桥”开始

自我成长,从看到自己的“过河拆桥”开始

 

小敏(化名)是我的一位朋友,她时常找我聊天,我们很多时候聊天对话也从日常聊天逐渐切换成了一种类似咨询的状态,我们时常一起探讨相互的感受,一起帮助自我觉察,一起去发现那些我们在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自我成长=彻底改变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自我成长就是改变自己看起来有问题的那个部分,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这看起来是一个诱人的变化,也是一个令人期待和激动的结果,但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几乎很难实现,并且往往让我们陷入到另外一个痛苦之中。

 

我的这位朋友小敏在聊天中就说到:“她过去时常会情绪失控,感到焦虑,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每次看到孩子不听话,就想打他,尽管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但是总忍不住想这么去做。”

 

当她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时,我认真的听着,并给她一些积极的回应,随后,我问到:“对于这样的困扰,你自己有怎样的想法或者打算呢?”

 

她回答道:“我想通过学习,不断的自我成长,然后彻底改变自己情绪失控的状态,让自己变成一个合格的妈妈。”

 

这话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而且感觉特别在理,但似乎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于是,我又问到:“那你是觉得自己现在这样的状态很不好吗?”

 

她回答说:“是的。”

 

这一刻,我大概明白了她内心所谓的自我成长,其实在第一步可能就有些偏了,因为她将过去的自己放在了一个对立面,将它视作敌人,“想要彻底改变”的潜在之意其实是“想要摧毁或毁灭”。

 

 

“那个问题自己”真的让人这么厌恶吗?

 

就像我的这位朋友小敏,在生活中可能还会有类似的人,他们想要自我成长,想要寻求自我突破,但是绝大部分人的自我成长都陷入了一条自己编织的幻境之中,并且在这里面越走越深。当我们开始讨厌甚至憎恨那个“问题自己”时,自我成长的路还那么清晰吗?

 

于是,我又问她:“我很好奇你很想改变的这部分自己到底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困扰呢?”

 

小敏说到:“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不像是现在这个状态,当在某些事件中时,比如孩子犯错,老公的言行与我格格不入,同事之间产生一些让我难以忍受的摩擦时,我可能就变成一个狂怒的自己,情绪特别激动,甚至想要破坏一切,我想这可能与我从小经历的原生家庭有关,小时候,当我在家里遭遇一些痛苦难受的事情时,我就会变得这样。”

 

我点了点头,对她的回应表示理解,然后问到:“那对于这样的自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她回答道:“我很厌恶这个状态下的自己,同时每次在这种状态出现后,我又很自责,但是我确实又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

 

看得出来,我的这位朋友想要改变自己,但也正是因为想法,让她与真实的自己逐渐远离,变得更加难以接纳自己,当她一边在怨恨和自责时,一边又会不断的受到这部分自己的影响,于是一场无止尽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看到自己正在做着“过河拆桥”的事情

 

谈话最后,我直接的切入了我的感受,于是我问到:“你能想象我们都在做着‘过河拆桥’的事情吗?”

 

对于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观点,小敏感到有些迷惑,当然,我之所以这样问,也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处于咨询之中,而是作为朋友一样的日常沟通聊天,是探讨各自想法,碰撞感受的一种对话。

 

于是,我又补充说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有时候,我们却将自己的某些部分放在对立位置上,这让我们难以真正的接纳自己,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时常还会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那部分自己感到憎恶,想要将它从我们的身体中排除出去,这难道不是‘过河拆桥’吗?”

 

小敏若有所思的反问道:“那我不喜欢的那个自己给我带来了什么帮助呢?”

 

我回答道:“你想想,现在的你还能在这里和我开心的谈论交流,还能组建自己的家庭,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过着还算满意的生活,这些现实是怎样来的呢?”

 

“那是我自己奋斗努力的呀”,小敏脱口而出。

 

“不对”,我又说到:“除了你认为的你在主观上的努力,你想想,过去的那个你在遭遇家庭中那么多的痛苦与困境时,是什么让你度过这一切,逐渐走到现在呢?你说过去的你会在这种情境中变得情绪激动,想要毁灭和破坏,可终究这种行为方式并没有给你带来毁灭破坏,却让你一直生活到了今天,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吗?”

 

小敏点了点头,说到:“原来你说的‘过河拆桥’就是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自己’在过去曾经帮助过我走出困境,帮助我一直生活到现在,其实在那个时候,那就是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只不过我现在想要成长,于是喜新厌旧,开始想要抛弃它了。”

 

就像我的这位朋友小敏,可能生活中我们都在不自觉的做着这样的“喜新厌旧”的事情,当我们想要成长时,就将一部分自己割裂开来,并放在对立位置上,然后打着“自我成长”的旗号去排斥、压抑、打击它,最后这必然无法换来我们想要的成长。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542

更多案例

如何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怎么样才能敢爱敢恨

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我认为首先要有明辩事非的眼睛,认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诚,什么是虚伪;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要敢爱之所爱,恨之所

2022-06-08 15:50:31

咨询师:吕丹丹

详情

如何区分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确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双向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又有躁狂发作,而抑郁只伴有抑郁状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强

2021-09-01 11:03:14

咨询师:汤筠玲

详情

与爱情有关的6个心理效应!

一、幸福递减定律——七年之痒 二、沉没成本效应——陷得越深越难走出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好伴侣都是被夸出来的 四、两性吸引力法则——相互依赖 五、蔡格尼克效应——得不到的

2020-09-16 16:03:11

咨询师:张丽

详情

推荐咨询师

宁可

宁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IHNMA认证高级咨询师、中科院高级EAP认证讲师、高级沙盘游戏治疗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5年,10年EAP服务经验,一起经历中国EAP崛起的第一个10年。国际EAP行业协会成员、南航航空特约特邀咨询师、团体辅导师、深圳航空特邀EAP咨询师、广铁集团特邀心理咨询师、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特邀EAP咨询师。

职业规划提升 婚恋家庭指导 儿童青少年 情绪压力管理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