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为何很多人不了解自己?

你了解自己吗?

 

如果不了解,你认为什么原因让你不了解?

 

如果了解,你做了什么事,让自己了解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其实也就意味着,人不是生来就了解自己、能清楚认识自己的,而往往这种迷茫和困顿都会以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困难形式表现出来,大到人生挫折,小到关系口角。

 

心理学对于人的自我认识也有过大大小小各种实验和调研,得出的结论也惊人一致:大部分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这种高估也表现在“自我认识”上。

 

所以,就像希腊德尔菲的太阳神庙上所刻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一样,这也是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功课与修行。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帮助我们有效了解自己吗?

 

1. 培养自我觉察能力

 

要认识到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觉察能力是当仁不让的必备技能。

 

美国组织心理学家Tasha Eurich将它定义为一种清晰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一个拥有自我觉察能力的人,能够清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已经以及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

 

这种“清晰”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能够作出更满意的决策、建立更高质量的关系(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职业关系),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并且更加自信。

 

Tasha将这种自我觉察力更详细划分为7个方面,分别是对自我价值观的觉察、对自我热情的觉察、对自我抱负的觉察、对自己与环境匹配度的觉察、对自我反应的觉察、对自我影响力的觉察。

 

2. 突破自我认知盲区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照镜子来了解自己,但是在心理上却没有这面镜子,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方法去看到我们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上有一个模式叫做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这个模式同时是用来进行自我思考很好的模型工具,它假设人的自我认知存在四个区:

 

▲开放区:即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

例如:人们说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盲区:关于自己,别人知道,自己却没有清楚意识到的部分。

例如:别人可能会说你“这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就是太爱生气了”,而你却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聪明但和蔼可亲的人。

 

▲隐藏区:关于自己,别人不知道,但自己却知道的部分。

例如:“我对自己其实没有信心,虽然表面上我是一个轻松自如的人,我总是把这种怀疑小心谨慎的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未知区:关于自己,周围人和自己都不知道的部分。

例如:某些新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发现全新的自己”。“别人托付给我一些责任,我发现我很喜欢,并发觉自己有能力成为领导。”

 

研究认为,只要一个人的“开放区”扩大了,ta的自尊就会增强,因此对于“了解自己”这样一个目标来说,要做的就是不断把各个区域向开放区做转化。

 

3. 保持开放性,多倾听他人反馈

 

就像前一部分说的,我们的盲区里有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所以他人的反馈显得非常重要。但在这个过程里,又要学会去“有选择”的去倾听。可能A说你是个敏感的人,这样非常不好;而B则说敏感可以帮助你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倾听是第一步,选择让什么样的信息进入到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范围,则是第二步。

 

以刚刚的敏感为例,虽然A和B反馈的意见并不一致,但有个共同点就是认为你是“敏感”的,那么我们可以先对他人反馈的“共性”问题进行提取,将这些信息先纳入到对自我的认识中,然后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A和B对同一个特质却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为什么?

 

进行这样的深入思考后你会发现,我们的特质也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以及人际关系中“合适”的表达,如果不合适就可能由利转弊,而使用得当则能坏处变好处。

 

敏感在人际关系中可能让你对他人语言过度在意,让你紧张,这也会让对方紧张,从而影响到你们的交流和关系;但另一方面,敏感又能让你在艺术性的活动中能有更多创造性的表达,也可能能让你更具有同理心,更容易理解他人。

 

4. 保持关系的独立与亲密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了解自己,是因为在关系中过于和他人纠缠甚至融合,我们在心里把他人的感受当成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他人的信念当成自己的信念,久而久之,真正属于你的自我的那部分只能逐渐枯萎,你可能会感到麻木且空虚。

 

只有将自我从他人的关系中分离出来,才能让一个人体验到归属感与独立性。家庭系统治疗的奠基者心理学家Murray Bowen曾说,一个人的成熟,也就意味着ta能不断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

 

而这种分离,在心理学上被叫做“自我分化”。自我分化意味着一个人拥有清晰的边界,对边界内“属于我”的部分拥有分辨与管理能力,也可以拒绝掉边界外“不属于我”的部分。

 

而做不到“分化”,其实常常和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你的父母过于控制、严格或者过于脆弱,都可能会让你的自我和家庭成员紧紧绑定在一起。过于严厉的父母,会把他们的想法和信念强加于孩子的身上,挤占孩子的心理空间,过于脆弱的父母,也可能会让孩子很小就将照顾父母作为自己的责任,自然也没有发展真实自我的空间。

 

但同时,心理学家也指出,完全的自我分化并不存在,人是群居动物,我们无法生活在一个人的真空之中,所以既独立又亲密的“有弹性”的自我分化,才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573

更多案例

教给你情商高的人身上的8个点

我们总说高智商的人不一定高情商,同样情商高的不一定智商高。因为情商是一种情绪智力,是人处理事情的态度,跟智商没有必然的关系。不过,情商与智商也可以相辅相成的。一个成功的人脑子

2020-07-18 14:11:23

咨询师:徐俊朋

详情

广州心理咨询哪家好?广州争渡心理咨询

广州心理咨询哪家好?广州争渡心理咨询

2020-11-27 16:23:18

咨询师:肖晓耿

详情

如何养育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多年前,有个父亲求助于我说,他的孩子最近开始变得不说话,以前很听话的一个孩子,现在也不想上学,了解后我发现孩子似乎很抗拒父亲的言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在开始咨询后,

2021-10-28 15:56:20

咨询师:胡雪

详情

推荐咨询师

江奕晴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情绪问题 婚姻家庭问题 亲子教育问题 出国留学咨询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马上回拨给您,请您接听客服来电
(客服电话:0755-86703504 / 18922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