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
史蒂夫·格罗斯(Steve Gross)过去在创伤中心进行过一个游戏项目。史蒂夫经常在医院里拿着一个色彩鲜艳的沙滩排球到处游走,当他看到愤怒或麻木的小孩,他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微笑。这些小孩几乎不会回应他。
但过了一会儿,他走回来,似乎“不小心”把他的球落在小孩坐的地方附近。史蒂夫弯下腰捡起他的球,然后轻轻把球推给这个小孩,小孩通常会毫无热情地推回去。逐渐地,史蒂夫不断地来回传球,小孩和史蒂夫都会开始微笑。
通过这个简单、有节奏的共同动作,史蒂夫创造了一个简单、安全的环境,重新建立一个安全的社交参与系统。同样的,受过严重创伤的人通过在会谈前摆凳子,或在椅背上跟着音乐打节奏,会比他们坐在同样的椅子上谈论他们人生的失败要好得多。
创伤的记忆会铭刻在身体深处、在痛彻心扉的情绪中、在免疫性系统和骨骼肌肉问题中,而思维、大脑和身体的交流则是情绪控制的康庄大道。
而如果我们的感觉是模糊的,我们就很难真正地感到活着。
而破碎、模糊的感觉,常常是创伤带给人的遗留影响。William James在《什么是情绪?》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感知障碍”的案例。
他的一位女病人在访谈中说道:“我好像……没有了人类的感官,”她告诉他,“(我)现在被一切可以让生活变得愉悦的事物环绕着,但我那负责感觉愉快的感官仍然在寻寻觅觅……我的每一个感官、每一个自我的部分,都好像和我割裂了一样,无法再向我提供任何感知;这种‘感觉不能’可能和我脑中的空洞感有关,也有可能和我不能感觉到身体表面有关,对我来说,我似乎不能感觉到我触摸到的任何东西。这些问题似乎很小,但它们造成的可怕后果是,我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任何快乐;但我仍然需要,而且渴望这些感觉和快乐。这让我的生活变成了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折磨。”
当一个人丧失和当下的感知连接,当ta无法体验当下的鲜活时,就很难从过往创伤的应激反应遗留中走出来。
加强自我觉察,关注当下有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就是正念冥想。
而3分钟呼吸空间又是非常方便的冥想方式,但再方便也需要练习时间,在最开始在1周中的每天设定3个固定的时间来练习呼吸空间是非常有用的。这样可以让3分钟呼吸空间成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帮助我们将正式的冥想联系中取得的力量代入到日常生活中。
关于3分钟呼吸空间的引导语在网络上可以搜到很多音频,如果熟练以后可以不用引导直接进入正念冥想状态,以下是引导语:
step1:观察/觉察
无论你现在是站着还是坐着,请先将身体挺直,然后让自己开始觉知当下,如果当下环境允许,你也觉得舒服的话,可以把眼睛微微地闭上,或者也可以睁着眼睛,让目光柔和,朝前下方看,无论是睁着眼睛还是闭着眼睛,开始让自己觉察内在的体验,对它开放,并轻声问自己:我现在所体验到的是什么? 头脑里有些什么念头?
尽可能地、让自己留意到这些念头,也许可以想象,这些念头如写在水面上的文字,呈现了,又消失了。此刻又有什么样的情绪升起? 对这些情绪开放、不论这些情绪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是让你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或者是中性的?
现在你的身体感觉又是怎么样的? 也许可以很快地用注意力从头到脚,扫描一下身体、觉察身体有哪些部位比较紧绷? 持续5秒钟。
step2:呼吸/集中
然后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呼吸的生理感觉上来。
近距离地感受呼吸在腹部的感觉……感受腹壁随着吸气而鼓起的感觉……以及随着呼气而下沉的感觉。
跟随着吸气和呼气的全过程,利用呼吸将自己锚定于当前的状态。
step3:扩展
现在将觉察的范围从呼吸扩展开去,除了呼吸的感觉,还包括全身的感觉,你的姿势以及面部的表情。
如果你觉察到任何的不舒服、紧张或阻抗的感觉,请通过深度呼吸将它们消融在每一次轻柔而开放性的吸气和呼气之中。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对自己说:“没关系……不管它是什么,既来之,则安之。”
然后,尽量将这种觉察扩展到接下来一整天的每一个时刻中去。
文章版权属争渡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www.anotherhelp.com/case/534